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管理学院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中国航天人的联合国足迹!

2025-07-23

34

©中国载人航天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祝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祝贺中国!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梦想,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建设,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航天员飞天圆梦不仅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见证了和平利用外空领域国际合作的加强。30年来,有3位中国宇航员在联合国留下了足迹。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回顾!

01

中国首位航天员 

航天英雄

辽宁绥中人

2004年5月19日,应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邀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对联合国进行友好访问。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亲手把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搭载的大小两面联合国旗帜交还给了安南秘书长。这面曾经翱翔太空的联合国旗帜目前正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被永久展示。

©联合国图片|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会见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

就在几个月之前,乘坐“神舟”五号太空飞行的杨利伟在环绕地球飞行第7圈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并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说:“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

2017年10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将首次评选出的“空间科学奖章”授予杨利伟,以表彰其在推动空间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杨利伟表示,中国政府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就与联合国合作,搭载了联合国旗帜,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支持。在未来,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共同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新贡献。

2018年6月,纪念联合国外空会议五十周年高级别会议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举行,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杨利伟出席会议,并接受了《联合国新闻》专访:

Q1  您觉得联合国对太空探索和空间技术的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

通过联合国能够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这一人类共同的事业当中去。我想作为一个航天(事业)参与国家、作为航天大国,中国和联合国外空司进行关于载人航天技术的合作,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对外太空资源的利用、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的宗旨。通过这样的合作,希望有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人类共同的事业当中去。作为中国来讲,我们希望利用空间站的发展,能够让更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做更多的工作,为人类社会服务。


Q2  您能简单讲述一下太空技术和可持续性发展有怎么样的联系吗?

太空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从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到人类的发展,都和太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太空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们回想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状态,现在的技术发展(对于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我们发展航天的技术对人类社会共同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我想发展航天技术也是人类共同发展、利用这种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Q3  您曾与神舟五号共同升空,成为中国第一位上太空的人,您当时心情如何?您当时看到的太空是什么样子的?

2003年10月15号,我乘着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首先它是中国航天的发展取得的可喜的一步,圆了中国的航天梦。作为一个航天员来讲,当我们进入太空的时候,当时的感受对我来讲还是非常难忘的。我在太空俯瞰人类赖以生存了一万多年的美丽家园的时候,这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当我们看见美丽景象的时候,当我们从飞船里去看广袤无垠的宇宙,再看看自己的时候,真的是深深为人类的伟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同时(感受到)个体的微不足道,感到我们应该更好地去热爱生活、更好地热爱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Q4  您在太空舱展示了一面联合国旗帜,您觉得在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合作上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当我飞行的时候展示了联合国旗,这是人类共同事业的象征。中国搞载人航天的宗旨就是和平利用空间资源、为人类造福。从航天领域来讲,国际合作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所以在中国首次飞行当中,我就展示了中国的国旗和联合国旗;希望我们通过各自的努力,为人类更好地造福。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它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所以中国载人航天一直致力于推广技术的国际合作,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次我们和外空委进行载人航天技术的推广,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国际合作、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更好地建设人类共同体。从(载人航天)领域来讲,怎么样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自己的一份工作。所以这一次中国的载人航天和外空委的合作从四个方面来推进。我们现在也进行了项目的发布和流程协议的签订,也希望有更多的国家能够参与进来。


Q5  您对现在热衷于空间技术的青年人有什么寄语吗?

希望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机构, 特别是青年人,能够积极投入到为人类共同发展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宇宙的探索。这是对未知和人类发展的一项工作,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它、加入它,这样才能使我们人类能够更好地发展。当然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投入进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地球家园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2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二叩苍穹 

河南林州人

2013年6月12日,联合国纪念世界首位女航天员太空飞行50周年系列活动在维也纳举行,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应邀出席,与世界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及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尼日利亚、阿根廷、日本的航天各领域女性杰出代表一道,就女性在航天事业中的贡献及未来作用展开讨论。

©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刘洋在纪念活动上发言

刘洋用精彩的视频短片生动地展示了她在“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对接任务中的工作经历和体会感受。在与观众互动时,刘洋表示,她是2012年6月16日进入太空,与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恰好是同一天,但却晚了整整49年。

刘洋说,她是听着“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许多关于飞天的神话长大的,少年时曾梦想当老师、医生,但从未想过当航天员。1997年她报考了飞行学院。在蓝天飞行时,认为自己是离太阳最近的人。后来才知道宇航员离太阳更近。2009年中国开始招收女航天员,她获悉后立即报了名,想成为离太阳最近的人。

回忆太空印象,刘洋说,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环境,终身难忘。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看到地球那么美,她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保护好地球。

刘洋说,在太空生活与在地球有很大不同。太空舱内非常安静,只有保障舱内气流循环的通气机的声音,没有其他杂音。她说,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迟,所以每个人在太空完成的实验任务较重,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不过,他们还是尽量找时间放松自己,常玩的游戏之一是在失重的太空舱里,双脚蹬一下,看自己的身体能翻几圈,多者为胜。“神九”太空舱的热饭装置有3格,速度较慢,热一次饭要半个小时,她觉得“神十”的饭比上一次的好吃,“神九”返回前,他们曾议论返回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撮一顿”,但返回地球后,她最想做的是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中国迄今只招过两批航天员,只有刘洋和执行“神十”任务的王亚平是女性。刘洋相信以后还会招收女航天员。刘洋觉得自己很幸运。她说,“鸟无双翅不能飞”,翅膀之一是科技发展;翅膀之二是家庭、丈夫与亲友的支持。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女性打开了一道门,她有幸成了第一个迈进去的人。她相信,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女性加入航天事业。

时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总干事费多托夫强调了女性参与太空探索对未来的意义。他说,50年前,自捷列什科娃进入太空,绕地球飞行48圈以来,已有近60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我们的讨论清楚表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不仅是国家间的合作,同样包括男女平等参与。太空科学与技术已在健康、灾害管理、减缓气候变化和发展等众多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03

最美太空教师 

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山东烟台人

在今年的国际妇女节,正在太空执行飞行任务的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应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邀请,录制视频向全球女性致以节日祝福,“愿每一位女同胞在自己的星空中,为所爱的生活和事业采撷最璀璨的星”。

王亚平提出,太空从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就改变它的环境、降低它的门槛。大量的飞行数据表明,两性在太空中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并无明显差异,女性可以高标准地完成与男性航天员同样的训练、考核。而且,女性的很多生理、心理特征能在太空中发挥优势,和男性航天员形成互补,这将有助于克服狭小空间长期驻留任务带来的挑战。

©中国载人航天|中国“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

她说,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商业航天的发展,女性参加太空飞行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希望所有怀揣太空梦想的女孩守护好自己走向星辰大海的愿景,“总有一天,在不知不觉中,你抬头一看,发现梦想已经触手可及。我相信,这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触碰到。”

王亚平表示,她会一直坚持自己所热爱的航天事业,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吸引下一代爱上飞行、爱上航天,激励更多女性进入科技行业。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对于今后人类大规模、长期探索太空将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

登录

忘记密码 / 注册账号

注册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