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18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灵渠,这条流淌了千年的古老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华文明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日前,一场汇聚了众多知名专家的灵渠论坛在兴安县圆满落幕,专家们从不同视角深度剖析了灵渠的非凡价值与深远影响,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思想的盛宴,聆听专家们的真知灼见。
7月24-26日,2024年灵渠论坛在兴安县召开。诸多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共同相聚在灵渠之畔,共同探讨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推动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备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献智献策。
本次论坛采取线下的方式,以“运河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为主题,聚焦“运河遗产的传承共享与创新发展”“水运传承与升华”“可持续背景下的水利经验与实践”,探讨如何让千年古运河灵渠在新的时代焕发新活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教授评价道:“桂林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非常紧密的城市,在桂林水系里,我看到了水、人文、航运以及历史的整体结合。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已经用智慧将多个水系连接起来,水系的科学管理让灵渠两岸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谈及即将于2026年在桂林召开的世界运河大会,夏泽翰教授表示十分期待。他强调,灵渠的独特魅力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桂林这座城市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遗产。桂林不仅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实景,更将这些自然之美巧妙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构建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社区环境。这种将自然与人文深度融合的生活方式,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独特的。夏泽翰教授相信,世界运河大会的召开,将为灵渠提供一个展示其独特魅力的绝佳舞台,同时也将促进全球范围内关于运河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夏泽翰强调,桂林应当深入挖掘并高效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巧妙融合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规划策略,旨在达成文化旅游领域的相互促进与共同繁荣。他进一步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实施的一系列成功典范,诸如敦煌与莫高窟在保护与开发上的创新模式,均为桂林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参考范例。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副主席张福堂详细介绍了WCCO的发展特点:一是国际影响力扩大,会员遍布全球,与多个国际组织合作紧密;二是成功举办多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并在国际舞台积极发声;三是专业性增强,成立多个国际委员会,推出多项研究成果。
张福堂在论坛中强调,桂林作为会员城市,自助力申办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以来,双方合作紧密。灵渠论坛的举办标志着桂林进一步融入世界运河城市圈,推进了国际化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王复明带来了堤坝等基础设施渗漏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无损检测与高聚物注浆技术的创新应用,并介绍了“工程医院”建设在灵渠及全国范围内的实践成果,展示了其如何为包括灵渠在内的工程设施提供全方位维护服务,推动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发展。这些创新技术已在多个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显著提高了渗漏防治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了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通过将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应用到灵渠的实际工作中去,可以更好地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并为推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陈怡从灵渠的概况、价值、传承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古运河的巧思和设计。在她看来,灵渠是人类历史中现存最早的山区越岭运河,其建造工艺代表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水利科技水平,是中国古代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杰出范例,展现了古人独特的水利思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胡亚安在探讨灵渠的多重价值时,首先强调了其非凡的宣传潜力、旅游吸引力以及深厚的学术底蕴。他创新性地提出,将灵渠与平陆运河,以及规划中的湘桂运河紧密相连,共同编织成一条富有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航运文化长廊,此举将极大地拓宽灵渠的国际视野,提升其全球知名度。
针对灵渠的旅游发展,胡亚安特别指出,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是核心所在。他建议,应积极拥抱现代科技,通过智能化、互动化的展示手段,如实时流速、水位监测系统的体验环节,让游客在沉浸于灵渠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与魅力,从而极大地丰富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此外,胡亚安还高度肯定了灵渠在中国古代水利水运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认为其众多发明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他呼吁,应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灵渠的学术成果,将学术科普巧妙融入旅游体验之中,打造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灵渠旅游文化新模式。这不仅是灵渠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将成为灵渠未来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针对如何提升灵渠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科学史研究院的通讯院士关增建深刻指出,灵渠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还深远地影响了历史进程。要有效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关键在于全面而深入地阐述这两大方面:一是详尽展现灵渠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卓越智慧与工程技术成就;二是明确阐述灵渠作为连接中国南北的重要通道,在促进文化、经济交流融合中的关键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关增建院士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首要任务是强化灵渠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包括在精心保护南北渠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并优化各类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推动形成绿色、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他强调需进一步深化灵渠的保护与宣传工作,通过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灵渠的独特魅力和深远价值。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挖掘并展现灵渠的完整价值,更能将其作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卓越的文明成就。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广西运河研究院院长贺祖斌在作主旨演讲时阐述了广西运河的历史演变。他指出,广西运河的畅通沟通了中原与岭南边疆的联系,加大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岭南边疆地区的开发;特别是修建于秦代的灵渠,建于唐代的桂柳运河,自古以来就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水上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了高质量建设广西运河,大力推进运河经济带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古运河,广西师范大学在今年3月成立了广西首个运河研究机构“广西运河研究院”,在促进灵渠保护与申遗、水利遗产利用,以及灵渠及运河经济带的区域合作、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运河研究院将充分利用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历史机遇,推进广西运河文化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化,进一步促进广西运河理论和实践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并为2026年桂林市承办世界运河大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清源(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副所长、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高级工程师吕宁带来了“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范式转变与底层逻辑的新构建”主旨演讲,主要讨论了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范式的转变以及底层逻辑的新构建,强调了从静态保护向动态管理、从单一部门到多方协同、从单一价值到综合价值的转变,同时指出了数字化与智能化、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可持续发展等新型底层逻辑在遗产保护管理中的应用,并以灵渠为例,展示了这些转变和逻辑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贡献力量。
“灵渠这一拥有千年历史的水利设施,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对水资源管理的卓越智慧,更在今天为现代化水资源管理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协作项目工作委员会主任柳云虎高度评价了灵渠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
谈及桂林这座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柳云虎表示,桂林凭借其自然景观的壮丽、生态环境的优越以及人文底蕴的深厚,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基石。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他强调,建立更加细致入微、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至关重要,旨在确保旅游业的每一步发展都能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样,桂林的绝美风光不仅能够惠及当代人,更能够作为一份宝贵的遗产,传承给未来的世世代代,让这份美丽永续长存。
灵渠,它不仅仅是一条古老的运河,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2024年灵渠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汇聚了国内外运河文化领域的顶尖智慧与力量,深入探讨了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传承路径及未来发展方向,更为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备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以及推动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灵渠这千年古运河必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文化桥梁。